(原标题:平安基金美女经理丁琳新基发行,监管新规下″赚快钱″打法或遇挑战)
【来源:机构之家】
2025年5月7日,平安基金发布“平安鑫盛混合发起式”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及发售公告,该基金将于2025年5月12日起公开发售。该基金采用发起式基金的方式成立,仅需基金发起人平安基金出资1000万元作为初始资金并持有不低于3年,即可正式运作。此举旨在降低基金成立门槛,但也反映出平安基金对该基金吸金能力的担忧。
“平安鑫盛混合发起式”的基金经理为丁琳女士,厦门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硕士,曾担任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投资经理,2020年4月加入平安基金,现任“平安消费精选”等5只产品的基金经理,合计管理规模14.80亿元。
图中人物系平安基金 基金经理 丁琳
丁琳产品业绩差异巨大,凭借红利股主题投资获得规模扩张
丁琳在平安基金历任9只产品的基金经理,其中有4只产品已经卸任,在管的5只产品中,有3只偏股混合基金和2只指数增强基金,产品的业绩表现差异较大,丁琳在基金管理上尝试了不同产品类型和策略风格,但尚未形成稳定的盈利方法论。
下表是丁琳在平安基金管理的所有产品的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wind、机构之家整理丁琳在管的5只产品中,规模超过1亿元的共有3只,分别为“平安港股通红利精选”管理规模3.62亿元、“平安港股通红利优选”管理规模5.90亿元和“平安沪深300指数量化增强”管理规模4.85亿元。
丁琳的成功之处在于其管理的“平安港股通红利精选”在2024年市场较为动荡的背景下实现了较为稳定的收益,一举实现业绩和规模的双丰收。“平安港股通红利精选”成立于2024年3月26日,以发起式基金成立,初始规模仅1000万元,2024年红利股凭借类债券的收益特征获得市场青睐,相关股票表现稳健,因此也获得了资金的追捧,成立以来基金规模便持续扩大,截至2025年3月31日,规模已增至3.62亿元。
下图是“平安港股通红利精选”成立以来的规模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wind、机构之家整理“平安港股通红利精选”实现规模迅速扩张后,尽管成立尚不足一年,平安基金便借市场东风,为丁琳火速推出了第二只红利主题基金――“平安港股通红利优选”,该基金于2024年12月9日开始发售,2024年12月27日成立,初始规模6.77亿元,大获成功。2024年12月27日“平安港股通红利优选”成立的当天,丁琳也被聘为“平安沪深300指数量化增强A”的基金经理,一举实现管理规模的跨越式增长,个人管理规模首次突破10亿。
下图是丁琳在平安基金管理规模的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wind、机构之家整理丁琳靠短期业绩冲规模、长期业绩低迷,不符合监管导向
2025年5月7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该方案强调建立健全基金公司收入报酬与投资者回报绑定机制,全面强化长周期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明确提出了对基金投资收益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其中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要求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显著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经理,可以合理适度提高其绩效薪酬。
资料来源:证监会官网截图
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意在引导基金经理重视长期回报,改变公募基金行业重规模不重业绩的现状。而机构之家发现,丁琳的规模增长完全依靠短期业绩,其在管产品大都管理的时间较短,管理时间长的产品都大幅亏损。
数据来源:wind、机构之家整理丁琳在管产品中唯一超过三年时间的产品是“平安消费精选A”,该基金于2021年1月5日交由丁琳管理,任职年限4.34年,任职回报-38.78%;另外2只丁琳管理年限超过3年产品分别是“平安安心灵活配置”、“平安核心优势”分别于2023年11月17日和2025年1月7日卸任,两只产品丁琳任职回报分别是-26.72%和-22.02%。
丁琳2020年开始在平安基金担任基金经理,至今仅已接近5年时间,但是丁琳这几年不断有基金卸任,又有新基金发行,导致其管理的产品仅有一只管理时间超过2年,在管的5只产品有4只都是2024年开始管理,而其赖以成功红利主题基金也是恰逢市场风格吻合,在成立后极短的时间里就获得规模增长并发行新基金。另外,其2024年接管的产品中有2只指数增强类基金,这也似乎与当前指数化投资盛行的趋势有关。
纵观丁琳在平安基金的成长史,给人的感觉是充满了投机取巧的意味,这正是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想要避免的情况,如今监管导向日渐明晰,丁琳这种运作模式的生存空间或将被日渐压缩。
版权声明
本站属个体站点,非官方网站。本站的文章内容由系统自动采集,不保证其真实性,敬请自行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并请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如有侵权,联系QQ:1755043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