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信证券:电池行业需求高速增长 供给端持续优化 持续看好产业链各环节头部公司)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从电池与能源管理产业链24Q4&25Q1经营结果来看,在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及储能抢装需求的拉动下,产业链出货端表现较为亮眼,抵消上游碳酸锂价格下跌影响,多数环节25Q1收入同比恢复正向增长。行业资本开支进一步放缓,“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同比增速进一步探底,供给端持续收缩。盈利端来看,电池、结构件等环节龙头盈利韧性依旧较强;材料环节盈利触底,同时受益下游电池技术迭代(快充、固态等)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单位盈利有望进入上升通道。
短期受到美国关税扰动,市场情绪触底,但考虑到中国锂电产业链对美敞口较低、全球比较优势显著及海外布局逐渐完善,中信证券认为关税实质影响有限,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出海卡位等,份额和盈利的双重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持续看好经历周期验证,在技术、成本、盈利方面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的产业链各环节头部公司。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总结:下游需求旺盛推动25Q1淡季不淡,盈利能力明显改善。
电池与能源管理产业链上市公司近期披露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该行选取了其中106家上市公司作为分析的样本,将其划分16个子板块,包括:上游――碳酸锂;中游――电池、电机电控、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铁锂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及六氟、结构件、铜箔&铝箔、辅材/添加剂、锂电设备;下游――整车、储能。
产业链整体收入2024年同比+1.0%,25Q1同比+9.7%,铁锂正极同比增速+49.9%为全产业链最高。2024年行业整体归母净利润同比-22.5%,25Q1同比+42.5%,细分环节来看,电池25Q1利润同比+31.4%,环比-9.5%;三元前驱体25Q1利润同比+55.9%,环比+153%,主要系印尼布局镍矿产品开始放量;铁锂正极25Q1利润尽管亏损,但同环比均有所收窄。
展望后续,随着行业“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增速进一步探底,供需格局有望进一步优化,带动产业链盈利进入持续向上通道。
上游资源:碳酸锂收入下滑,25Q1毛利率环比修复。
2024年上游锂资源价格持续走低,根据Wind数据,碳酸锂价格从2024年3-4月的11万元/吨一路下探到2024年12月末约7.5万元/吨。2024年碳酸锂环节营收同比-44.8%,受碳酸锂降价影响仍处于下滑区间,2025Q1同比-9.8%,环比-22.4%;2024年整体归母净利润同比转亏,2025Q1同环比扭亏为盈。2024年行业整体毛利率27.7%,同比-17.9pcts,2025Q1毛利率同比+4.0pcts,环比+2.8pcts。整体看,25Q1碳酸锂虽然营收环比下降,但盈利能力已率先修复。
中游环节:电池、结构件盈利能力稳定,多数环节资本开支持续收缩。
电池端,2025Q1收入1310亿元,同比+9.6%,环比-18.2%,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同比+31.4%,环比-9.5%;受到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储能抢装等因素驱动,25Q1电池环节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均实现明显增长。
锂电材料端,三元前驱体25Q1利润同比+55.9%,环比+153%,主要系印尼布局镍矿产品开始放量;铁锂正极25Q1利润尽管亏损,但同环比均有所收窄;隔膜环节毛利率提升最为明显,环比+10.0pcts,主要系24Q4部分隔膜企业低价出售库存产品导致毛利率较低。
从资本开支角度看,据该行统计,行业“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同比增速自22Q2的高点连续11个季度下降,产能扩张受到限制,该行判断锂电行业供需有望进一步出清。
下游环节:新能源整车保持增长,储能环节有所承压。
1)新能源整车: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2024年整车环节实现营收20196亿元,同比+10.2%,2025Q1营收4248亿元,同比+8.0%。利润端看,2024年归母净利润618亿元,同比+4.5%,2025Q1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18.6%,环比-10.0%。细分来看,比亚迪、赛力斯表现优异,25Q1净利润同比保持高增速;
2)储能:2024年储能环节实现营收391亿元,同比-9.6%;2025Q1营收79.2亿元,同比-11.0%,环比-25.3%,主要系储能行业价格持续承压,虽然出货量快速增长但营收有所下滑,行业当前竞争压力仍在。利润端看,2024年归母净利润-9.5亿元,同比转亏;2025Q1归母净利润-0.2亿元,环比亏损收窄,单季度减亏明显。
投资策略:
从电池与能源管理产业链24Q4&25Q1经营结果来看,在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及储能抢装需求的拉动下,产业链出货端表现较为亮眼,抵消上游碳酸锂价格下跌影响,多数环节25Q1收入同比恢复正向增长。
行业资本开支进一步放缓,“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同比增速进一步探底,供给端持续收缩。盈利端来看,电池、结构件等环节龙头盈利韧性依旧较强;材料环节盈利触底,同时受益下游电池技术迭代(快充、固态等)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单位盈利有望进入上升通道。
短期受到美国关税扰动,市场情绪触底,但考虑到中国锂电产业链对美敞口较低、全球比较优势显著及海外布局逐渐完善,该行认为关税实质影响有限,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出海卡位等,份额和盈利的双重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
该行持续看好经历周期验证,在技术、成本、盈利方面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的产业链各环节头部公司。
投资策略方面,建议把握三条主线:
第一,盈利能力保持稳定且估值相对较低的环节,建议重点关注整车、电池、结构件领域的头部公司。
第二,单位盈利触底,行业供需持续优化、同时受益于下游电池技术创新有望推动单位盈利环比改善的锂电中游材料环节,建议重点关注铁锂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的头部公司。
第三,快充、固态等电池技术创新趋势下,给部分材料环节带来显著的升级和增量空间,建议重点关注在高压实铁锂、高镍三元、固态电解质、导电剂等领域深度布局的相关公司。
风险因素: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达预期;终端价格竞争加剧;成本降幅不达预期;新能源汽车政策波动;技术进步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储能装机需求不及预期等。
版权声明
本站属个体站点,非官方网站。本站的文章内容由系统自动采集,不保证其真实性,敬请自行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并请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如有侵权,联系QQ:1755043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