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华学者:地产“止跌回稳”政策显效 风险化解仍需多领域改革
本报记者 吴静 卢志坤 北京报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房地产相关内容着墨颇多,尤其体现短期去风险,长期推进行业发展新模式的思路。“稳住楼市”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年内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目标明确。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以及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建设“好房子”等方面今日运势查询。
如何解读今年两会释放出的关键信号?近日,在北大光华两会后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会上,多位学者围绕“宏观经济与政策协同”“结构转型与民生保障”“金融改革与创新实践”等进行了分享。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针对房地产领域的系列问题,与会学者指出,目前市场企稳尚需时间,仍需政策持续提振。在风险化解的过程中,要注意推动地方政府考核机制等领域的同步改革。
市场仍需增量政策提振
“2025年前两个月宏观经济稳步增长,但总体经济新旧动能表现分化、差异明显。”
在上述分析会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颜色表示,一方面,目前高技术产出和投资增长迅速,新动能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另一方面,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增长乏力,消费需求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自2024年9月24日政治局会议明确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以来,一系列利好政策陆续落地,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收窄或转涨、同比降幅趋稳,房地产市场预期进一步改善。不过,目前房企资金和运营依然有较大困难,行业全面好转仍需时日。
而在国际环境方面,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等对华政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冲击,但整体仍在可控范围之内。自上一轮美国单方面挑起对华贸易战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进行应对,包括推动贸易多元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等,这些措施都将积极对冲外部环境的负面冲击。
展望2025年,颜色认为,我国宏观经济仍需增量政策提振。宏观政策应加大创新力度,以应对当前经济面临的挑战,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对当前房地产收储政策的执行机制进行系统性优化;二是将以旧换新补贴应用到具有黏性的服务业如餐饮、文旅等;三是加大生育补贴力度12星座运势今日运势。
他还表示,财政政策应加快落地节奏、持续用力,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持。货币政策也应切实解决当前实际利率居高不下的问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有效盘活存量资产
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系列问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张峥表示,历经30年大规模投资建设,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必须清醒认识到房地产领域存在的问题,即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是周期性与结构性问题相互交织的结果。
他指出,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项目投融资错配以及过度投资等问题集中暴露;二是房地产风险、地方债风险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深度关联、相互影响。
“近期房地产市场的提振政策,对缓解房地产行业的周期性下行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结构性问题具有固有性和长期性,难以在短期内彻底解决。我们不能仅仅就风险讨论风险,而应坚持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化解风险。为此,需要推动财税体制、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地方政府考核机制以及不动产投融资体制等相关领域的改革,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化解存量房地产问题和推进债务重组,实现短期举措与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张峥说。
对此,张峥建议通过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与创新,以市场化手段有效盘活存量资产:盘活存量资产要紧密贴合市场需求,收购存量住房应遵循商业逻辑,而非单纯的纾困行为;建议组建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市场化持有型房地产投资基金,作为收购存量资产的主体;将存量商办用房纳入收购范围,进一步拓宽存量资产盘活对象;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市场化长租房和养老社区,丰富收购用途;积极推动多层次REITs市场的发展,将商业写字楼、酒店等纳入公募REITs试点范围,为房地产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编辑:卢志坤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
版权声明
本站属个体站点,非官方网站。本站的文章内容由系统自动采集,不保证其真实性,敬请自行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并请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如有侵权,联系QQ:1755043837